Infomaniak Network 是瑞士本土最大的网络托管公司, 创立于 1994 年.

本身 Infomaniak 主要是提供网络基础设施托管的, 面向个人的业务看起来就像是为了宣传他们的商业办公套件 kSuite 一样, 创建由 Infomaniak 托管的个人邮件服务的入口放在一个不起眼的位置.

Create your free email address | Infomaniak

注册时可选的域名后缀有:

域名注册时间
etik.com1998-04-10
ikmail.com2012-02-12
ik.me2020-03-24

看起来 Infomaniak 还是比较在意这部分个人邮箱业务的, 甚至还在 2020 年购买了一个新的(溢价)域名给个人用户使用.

瑞士情结

瑞士是全球最有名的「中立国」, 虽然在俄乌问题上它还是选择了站队, 但并不妨碍它是国际社会上依旧公认的中立国身份.

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建立于实际的国家政权范围内, 即使是横穿公海的海底光缆也是由国家作为后盾的商业公司维护和运营的. 部分人似乎偏好选择设施物理位置或者公司司法管辖区域位于瑞士的网络服务, 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1. 受到瑞士银行保密法的影响, 网络服务商借机宣传他们服务也具有保密性质.

    同时大量用户也有类似需求, 想要服务商能够应对来自第三方甚至其他国家政权等级的消息披露要求时继续保密. 虽然很多的瑞士银行回应各种国家社会的要求早就选择转型, 银行业保密最后总是方便了洗钱, 而不作为的银行又能在发生泄密的时候继续用保密来掩盖它们的不作为. 于是为了公共利益, 瑞士的银行也不得不选择放弃「自古以来」的保密.

  2. 身为国际公认的永久中立国, 直接免除了「战争」这一最大的人为不可抗力.

    大部分国际组织诸如联合国(UN)(第二总部), 世贸组织(WTO), 世卫组织(WHO), 国际足联(FIFA)和红十字会的总部都在瑞士. 这就使得在瑞士经营的网络基础设施也免受可能的战争侵袭, 理论上的可靠性要比非中立国家会更高.

  3. 瑞士是世界上发展程度最高(HDI)的国家, 并且还是欧洲国家.

    一般人对于「欧洲」的想象总是终结于英国, 法国和德国. 稍微深入一些的会向往瑞士, 瑞典, 西班牙乃至挪威这些北欧国家. 而瑞士就是其中口碑最无人挑剔的国家, 其实是大多数人根本没有听说过生活在那里的人挑自己国家的缺点, 而没有真正生活在那里的人更是无从挑剔, 可能还从小就只有正面印象. 如果硬要在地球上选第二个口碑无可挑剔的地方, 那可能只有南极了, 只可惜南极并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

好吧, 不管出于何种原因, 大部分人特别是互联网居民总是对 "Made in Switzerland" 没有什么异议的. 虽然就目前来说, 在欧洲更好的个人(消费级)网络服务选择应该是欧盟成员国并受到 GDPR 约束的那一类型. 但是不知道是为了保持中立的身份还是为什么, 瑞士并不是欧盟成员国.

账户注册和保留

根据它的提示. 目前需要欧洲或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所属地区的访客(基于 IP 判断)才能创建免费的个人邮件地址(具体的清单详见下方链接), 所以注册的第一个要求是合适的 IP 位置.

🚀 Limits of the ik.me free mail offer - Infomaniak

第二个要求, 创建账户的其中一个步骤是通过手机号码验证, 但它不是传统的手机验证码, 而是要求你自己用你填写的号码拨打它提供给你的号码过去. 算是非常特别的要求, 而且目前只能打给法国(+33), 瑞士(+41), 西班牙(+34), 意大利(+39)和美国(+1).

虽然也能选择使用短信验证码, 但是经过很多人的反馈成功率并不是很高, 不知道是因为手机号还是什么原因, 如果有条件使用电话拨号验证, 那么就最好不要用短信验证码了.

注册要求特定地区的手机号码, 账户安全手机号码不需要特定地区的, 根据反馈中国的手机号都可以.

注册支持最短 3 位字符的用户名, 支持注销账户.

注销账户指南: 🚀 Résilier un compte @ik.me (+ etik.com, etc.) - Infomaniak [存档]

和客户支持确认后, 注销的邮箱账户名会保留 30 天, 然后解除保留允许再次注册:

Will the account name of the canceled mailbox be reserved?
我的邮箱账户名会在注销后保留吗?

If you delete an ik.me address, the name is blocked for a period of time to prevent new creations.
如果您删除了ik.me 地址, 该名称会被锁定一段时间以防止被注册. However, after a while, the name becomes available again.
不过, 过一段时间, 这个名称就能恢复可用状态.
To be more precise, the name will be blocked for 30 days.
准确地说, 名称会被保留 30 天.

与客户支持对话的记录
与客户支持对话的记录

关于不活跃账户保留的问题, 笔者研读了它们的使用条款[存档]和免费邮箱额外条款[存档]都没有找到相关内容, 经过和客户支持进一步联系, 客户代表确认账户不活跃不会导致邮箱账户被删除:

Will my free email account be reclaimed in case of inactivity?
我的免费电子邮件账户会因为帐户不活跃而被收回吗?

No, it will not.
不, 不会.
Inactivity doesn't lead to a deletion of your product in the case of a free account , like an email and free kDrive linked to an ik.me account.
不活跃不会导致你的免费账户中的产品被删除, 比如免费的 kDrive 和 ik.me (邮箱).

与客户支持对话的记录
与客户支持对话的记录

基础功能

提供 20GB 邮箱容量, 15GB 文件网盘容量(只有付费计划才支持 WebDAV), 支持通讯录和日历功能(支持 CardDAV 和 CalDAV).

支持 SMTP/POP3/IMAP 收发:

  • SMTP: mail.infomaniak.com:465 (SSL/TLS)
  • IMAP: mail.infomaniak.com:993 (SSL/TLS)
  • POP3: mail.infomaniak.com:995 (SSL/TLS), 110 (plain)
  • CardDAV & CalDAV: https://sync.infomaniak.com

不支持 IMAP/POP3 代收和 SMTP 代发, 但是能添加其他的 Infomaniak 托管的邮箱到 Webmail 上面统一管理, 有原生的移动客户端可用, 没有桌面客户端.

免费账户没有别名功能, 也不支持邮件转发, 有自动化邮件规则, 支持自动回复.

传递策略

测试账户域名: ik.me

属性状态
SPF✅ (hardfail)
rDNS
TLS✅ (v1.3)
MTA-STS
TLS-RPT
DKIM✅ (relaxed)
DMARC✅ (reject)

入站状态

目标到达
163✅收件箱
QQ✅收件箱
Gmail✅收件箱
Outlook⚠️垃圾箱
SpamExperts✅收件箱

邮件样本

查看链接

评论评分: 8/10

Webmail 设计非常现代, 很有特色. 传递策略实施良好, 入站状态优秀(在其他结果对比下, Outlook 值得被忽略).

完整的 Infomaniak Mail 已经是现代个人邮件的标准形态了, 不过它不允许免费用户使用转发和别名功能, 但是我也没找到什么地方去升级为付费计划, 难道是要让用户去购买单用户版本的 kSuite? 但是这个就属于商业计划了, 应该是要自带域名才能使用的. 去点击扩展邮箱的按钮 "Get more storage" 后显示出来是 "Available soon", 看起来 Infomaniak 还是没有准备好向个人用户提供付费服务.

2025 年 2 月 12 日 - 更新

相对来说, 这个服务并没有随时随地都在向用户强调自己的「瑞士情结」, 毕竟是个三十多年的老互联网公司了, 还算有节操. 如果去掉「瑞士情结」的 buff, 相比个人邮件标杆的 Gmail 来说缺了:

  1. 外部邮箱代收.
  2. SMTP 代发.
  3. 自动转发.

说实话的我不喜欢 Gmail 的标签功能, 还是 Infomaniak Mail 这类的传统文件夹分层的邮箱适合我, 最重要一点就是所有的邮件客户端都能直接登录使用, 而不用专门找那些为 Gmail 标签特性专门适配的邮箱客户端, 不然让我 OAuth 登录? 那我就更不喜欢了, 我更喜欢 SMTP 和 IMAP.

虽然 Gmail 也支持 SMTP/POP3/IMAP, 但是 Google 对于这些传统协议的态度特别是对于 SMTP 的态度是十分之消极的, Google 根本不想让用户好好用 SMTP.

并且 Infomaniak Mail 还支持 CardDAV 和 CalDAV, 不需要像 Google 那样必须要求 GMS 才能同步我的联系人和日历待办, 简直是「外星科技」.

当然和 Gmail 比的前提是必须要忽略它比 Google 略显高端的账户注册门槛, 不然直接就没法比了.

如果不在意它相比 Gmail 缺少的功能, 那么把它当作生产力邮箱也是可以的, 况且如果未来开放付费解锁了一些功能了, 还提供了 Gmail 都不给的别名功能, 到时候就会成为非常有竞争力的 Gmail 替代了. 现阶段适合只打算用一个邮箱的用户, 或者也可以把反过来加到其他支持代收的邮箱里(而 Gmail 并不支持所有邮箱代收比如它), 是更好的使用方式.

感觉现阶段最好的用法是把 Gmail 转发到 Infomaniak Mail.